深度处理初步技术方案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垃圾焚烧厂渗沥液经前端厌氧生化+MBR后出水的深度处理方案。设计处理量:165m3/d。
具体接受水质指标如下:
表1-1 垃圾渗沥液处理站进水水质
项目 | 水量 (m3/d) | CODCr (mg/L) | BOD5 (mg/L) | TN (mg/L) | NH3-N (mg/L) |
进水水质 | 165 | 800 | 200 | 300 | 100 |
2 渗沥液处理设计
2.1 总体要求及设计原则
①处理工艺先进,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②处理工艺中有针对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工程措施。
③设备性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
④处理工艺中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⑤运行成本经济合理,有利于节能节能降耗,降低运行费用,易于维护和管理。
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污泥、废液、噪声有妥善的处理方法,不能产生二次污染。
2.2 水量与进水水质
1) 水量
本工程设计水量按165m3/d设计。
2) 进水水质
本项目污水处理站设计进水水质为:
水量 (m3/d) | CODCr (mg/L) | BOD5 (mg/L) | TN (mg/L) | NH3-N (mg/L) | |
进水水质 | 165 | 800 | 200 | 300 | 100 |
2.3 出水水质
处理后的出水达到业主要求,主要污染控制指标如下:
表2-2 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项目 | 控制污染物 | 排放浓度限值 |
1 | BOD(mg/L) | 20 |
2 | CODCr(mg/L) | 90 |
3 | 总氮(mg/L) | 40 |
4 | 氨氮(mg/L) | 10 |
2.4 工程设计供货范围
垃圾渗沥液MBR系统出口开始,至处理后水的排放口截止。
Ø 渗沥液处理站范围内深度渗沥液处理所有的设备、管道及附件(包括工艺管道、阀门、电气、仪控(包括就地仪表)、电缆、平台、楼梯、扶梯、钢架、平台、地脚螺栓、保温油漆以及维修专用、备用备件等。
Ø 渗沥液处理工艺的优化设计、控制与仪表设计。
Ø 技术服务(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人员培训、售后服务等)。
上述设备均包括主机及辅助设备和附件,同时也包括所有必要的材料、备品备件、消耗品和专用工具以及设计、技术资料和技术服务等。
2.5 主要技术规范(包括但不限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87)002号文);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1987);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1985);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1990);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1997);
《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GBJ10-8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
《运输、包装、发货标志》(GB/T 638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3384);
《水处理设备油漆包装技术条件》(ZGB 98003);
《产品检验通用技术要求》(JB/ZQ 4000.1);
《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 4000.2);
《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 4000.3);
《火焰切割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 4000.4);
《铸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 4000.5);
《铸钢件补焊通用技术要求》(JB/ZQ 4000.6);
《锻件通用技术要求》(JB/ZQ 4000.7);
《管道与容器焊接防锈通用技术要求》(JB/ZQ 4000.86);
《装配通用技术要求》(JB/ZQ 4000.9);
《涂装通用技术要求》(JB/ZQ 4000.10);
《包装通用技术要求》(JB/ZQ 4286);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及除锈等级》(GB 8923);
《水处理设备制造条件》(JB 2932);
《净水用煤质活性炭》(GB 7701);
《钢制压力容器》(GB 150);
《QW潜水排污泵标准》(CJ/T 3038);
《悬挂式填料的产品技术认定条件》(HCRJ02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贮罐设计技术规定》(CDI30A2);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8-90);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90-2009;
《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1988年;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1994年;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修改版);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 5022-93);
《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荷载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5-199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 5024-200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 61-2003);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
2.6 工艺流程
近几年,我国环卫行业专门从事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单位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总结我国早期渗滤液污水处理工程经验、教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并逐步应用到新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技术观点为:
(1) 采用“生化+物化”工艺技术处理渗滤液,生化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降解、消除污染物,但受不可生化降解残余物存在的限制,一般仅可以达到三级排放标准。
(2) 直接采用“高压膜分离”工艺技术处理渗滤液,膜分离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分离水与污染物,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但由于膜分离处理能耗极大,且膜容易阻塞,操作费用极高。另外,膜法不能降解、消除水中的污染物,它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到浓相,会产生约占处理水量20-30%的更难处理、处置的浓缩液,若将这些浓缩液焚烧处置,也浪费大量能源。
(3) 综合采用“生化+膜分离”工艺技术处理渗滤液,可以达到2008年表3排放标准或中水回用标准。其中,生化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降解、消除污染物,膜分离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分离去除不可生化降解的残余污染物,但会产生浓缩液,处置浓缩液的费用仍然高昂。
(4) 综合采用“生化+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处理渗滤液,可以达到2008年表3